商发之星:工程制图模板及相关标准专题联合工作团队---韩宁、张驰、翁学羿、张辉

日期:2015/4/27

0


为使设计员能够“高效输出可靠的工程设计结果”,2014年下半年,由设计研发中心技术支持部牵头,压气机、燃烧室等设计部门的共同参与的“秘密”工作开始了,代号“工程制图模板及相关标准专题优化”。本期商发之星将带我们走近“工程制图模板及相关标准专题联合工作团队”,深入了解他们如何将体系、工具建设与设计实际需求“亲密接触”,通过一点一滴的总结积累形成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的制图模板、标准化工具资源库的事迹。

“工程制图模板及相关标准优化”专题工作的目标定位于“高效输出可靠的工程设计结果”,可以分解为包括“制图模板优化”、“设计经验总结”、“基础标准优化”、“标准化工具及资源库建设”四项具体的工作任务,力求在标准、模板和工具上实现设计经验的固化,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充足的数据和手段支撑。该项任务的需求实际上来源于生产制造一线:在很多人概念中,用一页A4的图纸无论如何也能将一个螺栓绘制出来,但也许大部分人可能想象不到,那就是即使是一个比螺栓还简单的零件,国外的图纸是厚厚的一沓!也许很多人会说这没必要或小题大做,但是,从事实来看,国外的飞机、发动机无论从技术水平还是可靠性等等各方面表现都很优异,反观国内,可能存在无法制造出完全一致的两台发动机,或也可能存在第二台发动机出现装配故障。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从根源杜绝这种情况,答案之一便是保证绘制设计图这个源头,即将设计结果原汁原味的从设计员脑海中“拷贝”出来。

根据所了解的信息,标准化团队展开了思考,在挑灯夜战众多国外发动机公司图纸、国内某型号图纸等各类资料,并对公司的图纸进行仔细的琢磨推敲后,在设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新的制图模板的制作。当时初步制定完新版制图模板后,好不好用只有一线设计员才知道,由于变化较大,为保证实施,标准化团队邀请各结构专业主任师等对模板提出意见,吴志青等主任师孜孜不倦的帮着经验不足的小伙伴们指点迷津。据张驰回忆有一个画面令他很感动:虽然已经是下午六点多,但是否要添加“硬度”这个默认要求,两个专业的结构主任师仍然从各自的专业特点、经历角度出发阐述着观点,其他几张年轻的面孔都在认真的聆听或记录着,这期间没有一个人忍心打断这次智慧的碰撞,最终作为会议组织方考虑到天色实在太晚才不舍的结束了会议。事实上为了及时总结设计经验并在工具中固化,为设计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和工具支持,提高设计效率、提升设计信息的辨识度、杜绝错误的产生,本次专题工作内容还包括“设计经验总结、基础标准优化、标准化工具及资源库建设”三项,这项专题工作承载了深远的意义,而“制图模板优化”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项。但即便是这很小的一项,也困难重重:摆在以张辉为代表的压气机将士面前的问题可不少,作为首先使用新版图纸的某试验件项目,几百张图纸全都要重新绘制,工作量可不小;重新绘制时如何操作才能保证技术内容不被误改;新增加了通用要求、更改信息等内容,如何填写;完全自主设计的试验件,如何总结典型结构件、典型特征,再确定技术要求……面对这些困难,压气机部的同事们毫不畏缩,仍积极参与到该项工作中,为这项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大量的支撑!

机械系统部、外部与短舱系统部在之前就已经开展了技术要求总结的工作,面对“设计经验总结”这项挑战,正好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以翁学羿为代表的外部与短舱结构团队、以韩宁为代表的润滑及支撑团队分别从外部与短舱、机械系统部分典型件入手,按部就班的开展挑选典型结构件、分解典型件特征、按类汇总典型技术要求等工作,圆满的完成了2014年的试点工作。在开展这些工作时,他们注意组织收集整个团队的意见,吸纳好的建议,并及时将好用的方法、技巧等传达至每个团队成员,使这项工作从形式到内涵上都有非常好的效果。原本以为面对一个个冷冰冰的机械零件,要用一个一个符号将它们拆解开来是一件枯燥困难的事,尤其是外部与短舱系统,小零件数量繁多,但翁学羿表示,只要找到适宜的方法,经过团队共同的思考和努力、合理的分解梳理,数量繁多的零件特征也能变得“平易近人”了。

相比于外部与短舱系统,机械系统的零件数量也丝毫不少,韩宁采取的办法也很有效,在之前工作梳理的基础上,按照零件功能挑选出了非常有代表性的零件,基本涵盖了本专业零件所表达的内容。其实相比于成熟的发动机公司结构设计专业,我们的数据、经验积累非常少,困难还是相当大的,但在问到韩宁有什么诀窍时,她朴实的答到:工作无所谓最好的诀窍,但应善于基于已有的经验开展,并踏踏实实的进行分类总结,这是完成好工作的最本质的方法。

CJ-1000AX等产品研制项目任务不同,“工程制图模板及相关标准优化”专题工作作为“建体系,搭平台”的基础工作之一,是公司技术积累和核心能力建设的探索,将有利于提高公司工程设计能力,为提高设计效率提供数据和工具的支持。公司如果想要成为“百年老店”,应意识到除了产品之外,要注意及时总结设计经验,并且在工具中固化,才能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和有效利用,促成有效积累和应用,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的一年,此项工作中各线任务仍很艰巨,为此在公司各层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团队专门召开了总结和2015年工作启动会。通过会议,大家交流了经验、明确了方向、鼓足了干劲,力争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大的进展。最后,通过本次专题工作,针对体系、工具建设性工作有几点经验总结如下:

1、在坚持原则和思路的基础上,需要紧密结合一线使用的需求,要充分站在设计员的角度上考虑如何才能更好的达到使用效果。

2、要与使用者充分的互动,调动起所有参与人的积极性,发挥出团队优势,激发大多数人的创造力。

3、各专业重视,虽然项目研制工作如火如荼,但也应保证此类工作的时间,磨刀不误砍柴工。

团队成员都感受到,后续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进一步推广相关思路和理念,促使更多人参与到公司技术积累工作中来。

 


© Copyright 2008 All right reserved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Power by JILL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