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小小视频短片《因为有你》的故事情节不知打动了多少新入商发和期待进入商发的男男女女,平凡又不普通的尚小法同学的扮演者正是适航质量部的陈娇。
为什么是陈娇?
“干发动机的女博士,低调不事张扬,既有在设计研发部门的工作经历,现在又从事着体系建设这个公司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重点工作。见过或没见过,了解或不了解,我们对很多这样的商发人其实认识不够。这是我们短片策划团队当时选择女主角的几个考虑”。
其实在导演储俊庚看来,更为重要的背后原因是“不是每个商发人都始终站在舞台的中央或者处在大家关注的焦点中,也不是每个人身上都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但每个商发人都在踏踏实实干着本职工作,身上也都蕴含着各自独特的个性。这才是每个商发人最可爱和最想让人去一探究竟的地方。”
陈娇,人称娇姐
陈娇,人称娇姐,追根溯源,要从陈娇的个性说起。
何谓“娇”?
江湖传闻,女本科是黄蓉,女硕士是李莫愁,女博士是灭绝师太,女博士后是东方不败。一谈到女博士,总是容易让人望而却步。但2010年8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的女博士陈娇却是一枚具备浪漫主义和文艺气息的热心姑娘,耍萌、搞怪、整点小文艺,陈娇样样都很在行。昔日活跃于交大饮水思源BBS的宅男们应该都知道,娇姐可是上一届鹊桥版的“版主”,并曾获得了交大BBS优秀版主的称号。牵线搭桥的热心肠是这位每天与复杂的公式、模型打交道的女博士在摘去眼镜后的另一面。工作后娇姐依旧热心于鹊桥事业,常常为公司单身男男女女同事们的感情问题操碎了心。如果稍加留心,就可以看到她在微信朋友圈为周边的同事张罗着婚姻大事。
“天上那么多星星,总有一颗在看着你犯傻。”
“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你的惊奇像是给我,噢,赞扬。”

以上图片摘自陈娇微信朋友圈
“除了闷热的黄梅天气之外,这个季节值得留在记忆中的,还有甜的发腻的栀子花和美得心动的芙蓉花。”


以上图片摘自陈娇微信朋友圈
…………
以上是摘自娇姐在朋友圈中一些感悟,作为工科女的她善于发现生活的美,无厘头的吐槽,有时让人搞不懂的感慨,甜美的声音都透露出她那颗萌萌哒少女心,而她也将这份对生活的乐趣和热情也带入到工作中。
“姐”又从何而来?
在采访的过程中,陈娇在描述自己工作以及看法的时候语速都比别人要快一些,但是话语的内容却又是逻辑和思路都非常清晰的,循序渐进表达观点时很有层次感,不是想到哪说到哪,这样使得笔者在与她沟通的过程中也要脑洞大开,或许这就是多年的工科背景无形中对她的训练形成的影响。高效、逻辑性强是她在工作中给人的印象。
陈娇从2010年8月份从交大毕业后就加入公司,最初在研发中心的控制系统部做总体设计、仿真平台搭建以及物理实验台搭建等工作。在从事了3年的一线技术开发工作后,陈娇于2013年选择加入了适航质量部的体系建设专业队伍——流程改进小组。而从2014年底开始在公司内部推进系统工程,有着研发背景和基础的陈娇,相比之下对研发和设计需求的理解更加明确,也就顺理成章地承担起了系统工程推进的相关工作。她从管理变革的视角,组织总部、研发中心多个部门开展工作,协同策划了10个需求工程试点项目,力争从人员能力、方法工具、流程机制的三方面提升公司这个复杂组织体的管理水平、复杂系统的研制水平。陈娇在这项工作中展现出沟通协调的能力也表现出卓越的“大姐”级组织能力。用研发中心科技部程茵的话说,陈娇是一个“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做得漂亮”的人。

“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做得漂亮”
“无论是2013年参加的流程改进工作,还是2014年底开始的系统工程工作,其背后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其实都是同一件事情,那就是将各项工作要求都落实优化体系和流程中去,而不是割裂开成为不同的业务板块。系统工程更像是推一个新的方法论,但其根本还是扎根于流程。”
在流程改进工作中,陈娇主要负责的是流程改进的机制建设,如何面对全员收集问题,如何制定面对中高层的定期收集机制,以及收集后如何分工,并与各流程域做好对接都是她的日常工作。“流程改进小组内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方向,发现问题后我们一起分析问题,如果的确存在,就建立改进项目”。可以说,从2013年到现在,流程改进已经融进她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持续改进已成为陈娇工作习惯中的下意识行为。
2014年下半年以来,“系统工程”成为了被公司反复提及的额“高频词”,将系统工程的思维和方法融入项目研制工作、融入公司流程体系成为公司的迫切愿望和必然选择。在陈娇看来,系统工程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它已经成为项目管理的一个趋势,商发应该也必须做出选择。
“想得清楚,就是陈娇在工作中的策划能力和思路方面。”
系统工程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它在国际先进航空发动机制造行业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用系统化的方式在公司推进系统工程,其中顶层策划是第一步要做的动作,但是没有过相关经验的策划是很难做清楚的。在这种情况下,陈娇在做了一个比较粗的策划框架后,一边做一边策划,做填空题而不是加减法。从2014年11月初征询大家意见,到推进系统工程,开展试点项目,再到体系完善,她在有章法、有步骤、有策略地稳妥去做这件事情。
“在推进的过程中,让试点人员认可这套方法才可能从根本上打破壁垒,没有内心的认同就很难做好这项工作”。为了推进这项工作,今年公司加大力度培训,两批共计60余人参加了培训。在选择参加培训人员的时候,她将客户锁定在部门领导以及试点项目的人员,“因为只有他们认可了,才能增加工作的积极性”。他们很多人学完之后,分享学习心得都是深有感悟,也增加了工作的积极性。事实证明,陈娇的选择是正确的。
“说得明白,体现在她的沟通能力以及有层次的说服能力。”
程茵在与陈娇的合作过程中认为,她是一个能够清楚表达自己观点,以及在对别人的工作意见建议时比较有层次,以及说服力的人。无论是流程改进还是系统推进,具体都是要流程域所有人为主体去做工作,而陈娇和她的团队主要是提供资源以及力所能及的专业能力。
沟通这门艺术,在陈娇看来,自从到了适航质量部以后,她已经在这条艺术之路上启航。“体系和流程改进主要都是靠流程域所有人和流程所有人去做,而能不能做好就取决于先期的沟通”,陈娇这样看待沟通在体系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作为职能部门,派工作不是简单的告诉他应该去做,而是告诉他这样做的好处,不要让别人觉得是在下命令。“我不做具体的工作,做的更多的是组织协调,给大家提供资源。大家想做调研,我就去联系资源,确定大家的目的和需求,并提供预算。大家要看书,我就给大家提供一些支持。有人需要工具,我就找供应商过来帮忙。要始终站在服务的立场上做这件事情。这其中的沟通是多向的,在沟通过程中也要把握好度,不能用力过猛。”
“做得漂亮,主要体现在她的协调能力上。”
在一开始推进系统工作时,选择试点还是整个项目全部一并进行,着实让陈娇由写为难。最后综合考虑还是选择试点的方式开展,聚焦研发,从整机分解到部件,因为“这样套路比较清晰”。为试点经验在之后推广时具有普适性,系统工程推进组从专业覆盖面、研制层级、职能与技术管理多个维度考量并采取自我申报的方式,最终确定了10个试点项目。试点项目既涵盖包含从整机到部件的工程研制类,也涵盖预先研究等技术研究类以及以信息化需求管理为代表的管理类。在试点项目的团队组建上,由每个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范围和工作任务建立团队,既有跨部门的试点项目团队,也有部门内的试点项目团队,完全是为了项目本身的开展。
同时,为在资源上也给予保障,推进组协调公司为大家提供了DOORS等工具配备及培训,以信息化手段保障需求管理工具。同时,也根据试点项目开展的需求,协调去商飞、611等调研,提供NASA系统工程手册、Systems Engineering for Commercial Aircraft等参考资料。10个试点项目涵盖了发动机研制的大部分专业,动员了大部分研发骨干,目前也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以“心”对“心”地沟通
事实上,和陈娇聊天是一件蛮有趣的事。
“我是个比较直接的人,别人给我工作,我首先会想,这个工作的目的是什么,了解目的以后再去开展,这样的方向性和效果可能会更好。”
对于陈娇来说,在系统工程推进工作中,一开始比较难的可能是总部与研发中心的沟通问题,研发中心有自己的职能部门,每个项目的背后都有若干个项目负责人。她不希望给他们的主线业务外增加额外的工作量,给研发同事造成一种“总部又给我们派活”了的假想。虽然系统工程不是你不做就会怎么样怎么样,但是它确实提供了一种更好的工作方式。让研发中心各个专业的同事从内心深处愿意去做,就需要从内心深处对它有一个认知。有的同事可能会心存疑虑,试点试点,为什么各个专业都要做?“从推进的角度出发,每个专业都有它的特殊性,所以我们希望每个专业都能够试点。”
在出现问题时,娇姐就会展现出自己真性情的一面,以“心”对“心”去跟各专业沟通,她会选一些有积极性,乐意去做,也有过相关培训经验的同事,而不是通过部门领导去协调施压。这时她的选择是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希望通过基层的主动力与自驱力,将系统工程工作由下向上推进,往往能取得更好的结果。“我以前是很怕跟领导沟通的人,但沟通多了就发现领导也是很乐于去了解与学习一些新事物的,他们能在沟通中给也能给我更多的启发与灵感。”
“在工作中沟通要细化,别人给你要求,要确认自己做的是别人需要的,而不是单纯的通过领导去施压,应该通过沟通将其背后的逻辑说出来,这才是最重要的。”陈娇认为,她在适航质量部这两年来,成长最快的就是沟通能力,从没有经验的不知所措,到后续在反思与学习中学会将情绪转化为性情去交流。同一个工作指令,不同的人去沟通,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任何方法论和工具都并不能解决沟通问题。
在工作中遇到的流程改进问题,经常与所有人沟通后发现对方要么不愿意改,要么不知道怎么去改,感觉很困惑,书上的理念不能解决实际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善于反思,跟流程域所有人沟通,不愿意改,对方不知道怎么改,不知道怎么做很困惑,看来书上的理念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道不同,不相与谋。我很赞同储俊庚对文化理念的倡导,相同的文化理念会潜移默化将大家的思考方式与做事目的奔着同一个方向。”陈娇认为,“流程改进小组还要提升,帮助公司去做一个大的框架并组织协调大家在框架内运行,提供一些必要的方法论和工具的支撑,比如流程应该如何基于模型开展设计,怎么样运作效率更高等等。不希望大家只是为了完成工作去写一个流程,而是真正用‘心’去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逻辑。”
从2010年到今天,娇姐已经在商发度过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五年,沧海桑田,五年因缘,人生的经历,这五年的阅历也许陈娇也未能完全想得到。谈到五年的工作经历对她意味着什么时,陈娇依旧是板板正正的系统工程思维,“都是工作啊,没啥感受,都要梳理好工作需求,然后和需求方确认,再开展具体工作。”
娇姐商发的下一个五年,值得期待!